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莅临张北县境的古代皇帝考略

2023-02-10 02:56:36 来源:张垣文化 分享到:

原创 ——吴金岭 文

莅临张北县境的古代皇帝考略

吴金岭 文


【资料图】

张北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地区。南隔野狐岭与万全县相望,北与锡林郭勒盟大草原山水相连。境内有安固里淖、黄盖淖、张飞淖等多个较大的天然湖泊。夏季这里碧草连天,气温凉爽,自古就是多代皇帝游玩和避暑的胜地。加之张北地处南北交通要冲,典籍中亦多有古代帝王行经此地的记载,今略作梳理,浅作考证。

因为手边缺少唐代之前的史料佐证,姑且从一千年前的辽代往下说起吧。

一、辽代。据史料记载,今坝上张北一带,多为辽代皇帝的“行宫”和游玩狩猎的地方。《辽史》记载,辽景宗耶律贤、皇后萧绰(chuo去声,指萧太后)经常往来驻跸于燕子城(今张北)。离燕子城不远的鸳鸯泺(luo去声),则成了大辽皇家春夏捺钵(临时驿站)的首选之地。《辽史》记载了圣宗七次、兴宗四次、道宗五次、天祚帝七次驾幸鸳鸯泺的史实。

史料中的“燕子城”亦称“燕赐城”,皆是张北的古称。“鸳鸯泺(luo)”,即今天张北县海流图、公会镇,和大西湾乡之间的安固里淖。

另据《张北县志》记载,“保宁五年(973年)七月, 景宗驻跸燕子城(今张北城)。后辽帝后多次驻跸清暑。统和二十一年(1003年)。正月, 圣宗至鸳鸯泺(今安固里淖)渔猎。后辽帝后多次来此游幸。

以上两则史料,说明在辽代,至少有五位皇帝和一位皇后,曾来今天张北县境的张北县城和安固里淖一带避暑游玩。

二、金代 。《张北县志》记载,“辽保大二年(1122年)八月,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亲征辽,至鸳鸯泺(安固里淖)。”“金天辅七年(1123年)六月一日,完颜阿骨打自燕京(今北京)道野狐岭(今张北南)驻鸳鸯泺(今张北安固里淖)。四日,病重,离泺还上京,死于途。”

“大安三年(1211年)七月 蒙古军破抚州。八月,蒙古军大败金军于野狐岭。是役,

金兵号称40万,阵岭北,凭险拒守。有人向金军主帅完颜承裕献策:蒙军新破抚州,正忙于分战利品,战马散放草原,可乘隙派骑兵突袭。承裕(金帅)无主动出击勇气,坚持马、步大军一起前进,方保万全。成吉思汗闻讯从容迎战,兵分两翼,开向野狐岭通道獾八嘴(今春垦村以南水沟台坝口和土边坝坝口),承裕不敢拒战,蒙军大破金军。”

中世纪波斯人拉施特在《史集》描述:(野狐岭大战)“金兵被杀戮之多,致使尸体到后

来还使草原散发出很大的臭气。”

上述史料,涉及到金元时期的两位开国帝王,一位是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,一位是赫赫有名的蒙古族成吉思汗!

三、元代。据《蒙古秘史》记载,中统元年(公元1260年),忽必烈在上都(今内蒙古蓝旗)召开忽里台大会,宣布即大汗位。上都城随之扩建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城。至元八年(公元1271年)蒙古国正式定国号为大元,大都(今北京)成为国家首都。 为了适应北方草原和南部广大中原地区的不同统治需要,忽必烈实行了两都巡幸制度。即元代皇帝冬天在大都(今北京)办公,夏季在上都(今内蒙古蓝旗)办公,而且来往之间,都还要遵循“东出西还”的规定。“东出”,即走东边的驿道线路从北京北去上都。“西还”,指走西边的驿道从上都南返大都(北京)。元代皇帝“两都巡幸”的西道路线当中,有一处驿站的所在地,蒙语叫旺兀察都,就在今天张北县馒头营乡一带,1307年元朝第三个皇帝武宗海山在这里建立了元朝第三座都城——元中都。

《元朝秘史》记载,1329年8月,武宗海山的两个儿子孛儿只斤和世腊(哥哥)和孛

儿只斤图铁木尔(弟弟)争夺皇位,弟弟(文宗)在元中都毒死了哥哥(明宗),史称“旺兀察都事件”。

另据元代大学士周伯琦《近光集》中的《扈从诗前后序》文中记载,“由兴和行三十里,过野狐岭,岭上为捺钵”等语句可知,元代末年的周伯琦曾经扈从元顺帝在1352年6月途径张北。

这些史料可以说明,有元一代,至少有五位皇帝曾来过张北。

四、明代。明代大学士金幼孜《北征录》和《后北征录》两篇文章中,都记载了明成祖朱棣率领军队两次出征北元,途径张北的情况。“行二十余里,上野狐岭,午后至兴和城”,“晨发得胜口,度野狐岭,风寒,午后至兴和(今张北)。”

另据《张北县志》记载,“永乐十二年(1414年),四月一日,明成祖亲征漠北蒙古瓦刺部,师次兴和,大阅五军,颁赏罚号令。七月班师经兴和野狐岭返京师。”“野狐岭”,即今天张北县南部与万全县交界的坝头一带的山岭。

据《明英宗睿皇帝实录》记载,“是日。虏酋也先遣得知院等领人马护送。太上皇帝驾至野狐岭,得知院进马叩头, 哭辞而去,仍遣大头目率五百骑送至京师。行未数里,忽有五十余骑追来,乃平章昂克 射得一獐来献。 ”另据《国榷》记载,“伯颜帖木儿独送至野狐岭,进酒账房。既毕,屏人语,使哈铭上奏天使:“皇帝来我遐荒,我也先顺天之意,敬事皇帝一年矣。皇帝此来,为天下也,为边城也。归时还当作皇帝,作皇帝即我主人。有缓急我可得上闻。”两组史料都提到了在土木堡之变中,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,被蒙古瓦剌送还时,途径张北野狐岭的历史信息。

综上,明代也曾有两位皇帝途径张北。所不同的是,成祖朱棣是乘胜北征,英宗朱祁镇则是被俘后在此释放。

五、清代。据《察哈尔通志》记载,顺治四年(1647年),八月, 顺治帝赴边打猎, 出张家口进入什巴尔台(今张北县小二台乡什巴台村)、 海流图河口(蒙古营子)、 察罕淖尔等地。

康熙年间,法国传教士张诚(汉语名字)在他随从康熙皇帝北上蒙古高原的《张诚日记》中写道,“当我们到达我们扎营的地方,也就是喀喇巴尔哈孙(今张北), 我们觉得天气又变得暖和了。”“25日 我们向西北走了四十五里,在另一个大平原安营扎寨。我们先是通过了一条叫 Pourastai(布尔嘎苏台)(今张北县油篓沟乡大山尖行政村蒙古营子自然村)的小河,过了大平原我们翻越了一座几乎都是石头的山。”

另据《张北县志》记载,“乾隆十八年(1753年)八月, 乾隆帝围场(今承德市围场县)出哨后,自多伦诺尔(今内蒙古多伦)道什巴尔台(今张北县小二台乡什巴台村)、大红(宏)沟(今张北县油娄沟乡大宏沟村)驻跸啕赖庙(今崇礼县高家营乡啕南营村),二十八日经张家口回京师。”

以上三组史料,记载了清代初期的顺治、康熙、乾隆三位皇帝也都曾来过张北县境。

综上所述,自辽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,先后共有十七位封建帝王莅临今天的张北县境(辽代有五位皇帝、金代有两位皇帝(可汗)、元代有五位皇帝、明代有两位皇帝、清代有三位皇帝)。他们或因避暑游玩,或因战乱征伐,或因炫耀武功、争权夺位,或因被俘释放等诸多背景,总之是十分有缘地和今天的张北县境建立起了巧妙的时空联系。如果再加上唐朝之前的一些北方民族政权,统计出来的皇帝人数,肯定会更多。

诸如此类现象,在全国两千多个县级行政区划中不敢说绝无仅有,但是可以自信地讲,肯定是为数不多的!我国古代竟有如此众多的封建帝王莅临今天的张北县境,这足可以说明,张北是一块多么好的风水宝地!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科普头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